2018,中国北斗卫星的起跑和冲刺之年

2019-02-15 10:23:55    来源:央广网

摘要:2018年是中国北斗卫星组网的“大年”。1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数量史无前例。

  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突破历史的37次发射,首次独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部署航天器数量居世界第二。成功发射18颗北斗卫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部署并投入运行,正式提供全球服务。而这背后是一群航天追梦人在幕后的不懈努力,今天一起走近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听他讲述2018年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台前幕后。

2018,中国北斗卫星的起跑和冲刺之年_北斗导航_勘测联合网

  2018年是中国北斗卫星组网的“大年”。1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数量史无前例。谢军说:“2018年高密度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仅宇航型号是37件,103颗飞行器包括船、器、卫星。”

  在卫星导航领域,和发达国家同时期建设情况相比,北斗一年发射十多颗卫星,其发射密度和速度也是首屈一指。谢军告诉记者,这背后首先是国家的需要。2012年提供服务之后,北斗2号卫星在天上“工作”的情况非常好,地面的应用情况不断在扩大它的应用面。之后又提出来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那也是卫星系统和工程系统应该做到的。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回顾我国北斗工程建设,北斗一号实现了中国导航卫星从无到有,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北斗二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北斗三号,则真正实现“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愿景。谢军说,2019年,他们的目标是再发射10颗北斗导航卫星。2018年,他们有一句话是起跑暨冲刺,要拿出跑百米的速度跑完马拉松。

  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地踏进五院的大门时,他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他的一生将与“北斗星”紧密相连并折射出耀眼的光彩。献身航天事业30多年的谢军,结缘北斗工程己十多年,他带领北斗团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表示:“干航天的有一个特征,一定不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埋头工作,一定是发挥大家的智慧,形成一个团队。”

  目前,北斗工程的研发团队大约有200人,其中有不少是80后和90后,谢军希望这些后起之秀经过历练,可以接过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接力棒。

  2018年12月27日,官方消息对外宣布,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不过,谢军也坦言,虽然我们的卫星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全球,但在服务的质量方面和美国的GPS还有一定差距。经过前期一系列的验证,它可以为全球提供定位精度优于十米的服务。从现阶段服务的精度上来讲,与美国GPS还是有差距的。

  谢军说,预计到2020年,北斗3号卫星完成建设后,在卫星导航的服务精度方面,可以和美国的GPS不分伯仲。

  除了北斗,全世界还有3个系统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这四个系统在覆盖范围、系统性能上是相当的,但中国的北斗有自己的特色。外界更多关注服务全球的中国北斗,如何和其他系统在国际上同台竞技?在谢军看来,北斗更应做好自己,不去盲目对比。对用户来讲,选择用北斗的信号还是选择用GPS的信号,是他的权利,也包括现在很多终端厂商。实际上,卫星不能直接惠及老百姓,终端商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客户。既是同台竞技,同时在系统上也要和国际几大卫星组织兼容互操作。

  在谢军看来,以目前的航天科技发展水平,人类即将进入宇宙空间带来的福利时代。他指出:“以前,人们比较多地享受开发地球上的一些资源。从国外的不管是航天飞机,还是前几年提到的将来宇宙旅行,在今天的成绩或者阶段,人类可以很好地利用空间、享受空间带来的幸福感。再过五年、十年,人们可能会更好地享用它带来的一些福利。”

  谢军说,北斗卫星系统的基础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希望更多的技术应用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勇于开拓创新,让航天科技更多地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