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类地勘单位亟待转变思想观念

2019-05-13 13:53:08    来源: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摘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被划为公益一类的地勘单位在履行保障战略性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上有了明确位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被划为公益一类的地勘单位在履行保障战略性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上有了明确位置,奠定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作用的良好开端,但受之前长期企业化取向的影响,当前还存在不少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思想观念就首当其冲。

公益一类地勘单位亟待转变思想观念_事业单位改革_勘测联合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走稳走好公益之路,公益一类地勘单位亟待转变思想观念,以此推动队伍发展转型,从而做到不负众望,有位有为。

  一、与履行公益职能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1、“小我”的心胸。公益一类地勘单位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地质公益服务需求职责,是党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明确的定位,重大的责任,光荣的使命,需要一类地勘单位具有更加深厚的人民情怀和更加强烈的大局意识。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一部分一类地勘单位在工作谋划、利益关系处理上依然延续着惯有的思维方式,与二类地勘单位甚至与分类前企业化经营时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更多的还是从本单位的发展和利益出发,围绕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道场,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力度不大;将本单位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去思考和把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还没有在内心深处扎下根。

  2、“发财”的心思。公益一类地勘单位是财政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赚钱”并不是它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对外投资经营上,国家有严格的限制,在干部职工的收入分配及各项福利待遇保障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中国地质发展“三起三落”的历程中,地勘单位的日子有过苦也有过甜,苦让人心有余悸,甜让人沉醉其中。分类改革后,仍然有一部分一类地勘单位还眷恋着“事企利益均沾”的好日子,对规范管理、严格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乐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经营创收上,对办企业、跑市场兴趣不减,有的只会把物质激励作为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唯一手段,突破“红线”“底线”,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情况也不鲜见。一方面对财政拨款不满足,对拿死工资不满意,另一方面还在为一类的定位而暗自庆幸,为身为一类事业单位的一员而自豪,这是一个矛盾,其根源就是干部职工身上背负了与一类事业单位纯公益性质不相符的过高的逐利欲望。

  3、“过渡”的心态。改革永远在路上,从“三化”到“属地化”,再到与其他事业单位一同进行分类,形成了目前总体以公益类队伍为主的地勘单位格局,但这种格局还远未成熟定型,一类地勘单位还会不会面对企业化改革,谁也不敢保证。另外,在分类改革中,全国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在一些省份,往往职能相同、方法技术相似、服务领域相近的队伍,分类的结果却不一样。加之,赋予一类地勘单位具体职能的工作相对滞后,地勘任务减少,人浮于事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各省除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外,其他大多数一类地勘单位的心还悬着,虽然觉得有名分傍身,各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完全安下心来做事业的决心和信心仍有所欠缺。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一类地勘单位的位置上,如果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而是还在犹豫彷徨、心猿意马,终将错失良机、无所作为。

  4、“守成”的心理。对一类地勘单位来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之后,似乎又回到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状态。其实,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今天的一类地勘单位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简单翻版,而是其升级版,面对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更加需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去接受考验。然而,确实有一部分一类地勘单位感觉好像又进入了“保险箱”,在新形势、新条件、新环境下,不想为、不愿为、不会为,等靠要的思想逐渐抬头。有的还将职能仅仅局限在找矿上,着眼于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不够深入,大地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有的还习惯于围绕着单个项目转,在如何保证任务的系统性、经常性、持续性上投入精力不多,主动对接政府和社会需求力度不大,通过自我主导去履行公益职能的意识还未真正树立;有的还在方法技术上“吃老本”,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动作缓慢,落后就要被淘汰的紧迫感不强;有的对事业单位的分配政策掌握不准确,没有发挥绩效工资应有的调节作用,奖勤罚懒措施不力,“大锅饭”现象开始回潮,完善管理、促进公平、提升活力的担当精神不足。

  二、影响树立公益服务思想的传统因素

  1、“放养式”的管理体制。属地化后,各省的地勘单位在行业正厅级事业局的领导下,直接由省政府管理,而业务上主要与省国土资源部门联系。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地勘单位主动推介自我、积极融入地方的意识不强,因此,各地勘单位与省委省政府的关系不是十分紧密,外部监管相对宽松。这对地勘市场主体的培育虽然较为有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思想上可能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变得不敏感、围绕党委政府需要开展工作的大局意识逐渐淡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日渐淡化,而这些恰恰是作为公益一类地勘单位最需要的。

  2、“两头占”的经营模式。长期以来,地勘单位实行的是“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事企混合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勘单位既得到了财政拨款经费的保障,又争取到了企业运作灵活的政策,逐步摆脱了生存危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两头占”、“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思维定势,加之适逢地勘行业的黄金十年,项目多,钱好赚,逐利欲望被进一步激发、强化。分类后,各省完善制度,区别对待,规范事业单位资金、投资管理,“两头占”、“赚活钱”的客观条件正在一类地勘单位中被坚决去除,但其在思想上的影响仍不可轻视。在当前的形势下,一类地勘单位只能一心做好公益服务,“两头占”只会两头空。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