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栋:带出了一支“国家队”

2016-08-18 16:32:17    来源:光明网

摘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综合管廊专项技术中心主任,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意图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意图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综合管廊专项技术中心主任,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主持设计各类重大工程30余项,其中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设计及咨询奖20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曾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大发展的爆发点到了。”作为国家综合管廊领域的领军人物,谈起自己专注的业务,王恒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今年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今年以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各类高规格会议上被频频提及……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

  所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综合管廊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按照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干线型综合管廊、支线型综合管廊及缆线型综合管廊,是集约化敷设地下管线的一种方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的内在需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对于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优化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避免路面反复开挖,基本能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交通通畅;能提高管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能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

  是的,王恒栋和他的团队所从事的事业就是事关“城市的良心”。地上只看到“窨井盖”,可地下却大有学问,正是有了他们在看不见地方的呕心沥血,才有了我们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三大“样板房”

  作为最早一批专注在地下管廊技术领域的科研型专家,王恒栋曾主导参与的三大工程可谓我国综合管廊领域的“三间样板房”,创下了一批国内“第一”。

  2002年12月26日正式动工的上海安亭新镇综合管廊是我国第一条具有网络化服务功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王恒栋介绍说,安亭新镇项目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重点是围绕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安亭新镇综合管廊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构筑覆盖整个安亭新镇一期2.5平方公里范围的综合管廊系统,逐步形成和城市规划相协调,使城市道路下部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这是一个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国内一流的综合管廊系统。

  谈起当年的艰苦创业,王恒栋说,一开始感觉“两眼一抹黑”,只有之前的张杨路综合管廊项目可以参考,但技术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光是可行性研究、论证就花了大半年时间,最终拿出了燃气管线放入综合管廊的创新做法。正因为有了这个项目的突破,才有了之后的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n个,技术创新复制推广开来。

  说起广州大学城项目,王恒栋的记忆又回到了那个“非典”肆虐的时候。当时项目任务重、时间紧,加之“非典”的特殊情况,以至于项目大部分人在广州一呆就半年,无法回家,全都拼在项目上。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大、容纳管线最多的项目,主要布置供电、供水、供冷、电讯、有线电视等五种管线,于2005年全部建成,成为广州大学城这个国内一流大学园区一道看不见的风景线。

  在上海筹备世博会的日子里,也有地下管廊建设者们默默耕耘的背影。为满足世博会办展期间市政建设需要,优化和合理利用地下市政管廊空间,同时兼顾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减少市政设施重复建设量及避免主要道路开挖,提高市政设施维护及管理水平,世博园区在主要道路下敷设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用于收纳沿途的通信、电力、给水管线,排水、燃气系统管线则另行敷设,该工程又写下了一个“第一”――我国第一条采用预制拼装技术建设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我们一些城市的地上建筑已经是欧美水准了,而地下管道的建设水平还处于较低标准,这是亟待改变的。”王恒栋说,“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这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也就是为什么王恒栋带领他的团队,在地下综合管廊领域,一扎进去就是十几个年头的原因。

  一支“国家队”

  “以王恒栋为核心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研究团队,开创并建立了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体系,是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领域的国家级团队。”

  ――这是业内对上海市政总院地下综合管廊团队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王恒栋和他的团队,得益于国家、市级科研课题的支持,在2004年上海市科委“地下交通规划与综合管沟关键技术”和由其领衔的2007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城市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技术研究和开发”课题的资助下,通过对城市市政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初步确立了我国综合管廊工程技术体系――提出了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建立了规划标准体系,明确了综合管廊与其他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综合管廊的建设技术标准。2012年编制了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如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安全关键技术、减小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措施等。

  与王恒栋并肩作战多年的上海市政总院同事刘澄波用“学者型人才”来评价他。从基础研究开始,到高精尖技术,王恒栋的钻研使得他成为了我国地下综合管廊领域当仁不让的“第一人”,而他却更乐意把成就和荣誉让团队全体共享。

  他不断鼓励身边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在攻坚克难时,他冲在最前面;在申请专利、获得奖项时,又退到后面。因为他深知带团队之道――不是“给我冲”,而是“跟我上”。难怪手下的年轻工程师们都觉得他没有领导架子,在技术上尤其民主,善于让每个人发挥能动性。是的,王恒栋总是把团队挂在嘴边,他觉得,所有的成绩和荣誉应该属于大家。

  一直“在创业”

  回顾过去十多年在地下综合管廊领域执着探索的历程,王恒栋坦言自己“一直在创业”,碰过壁,也走过弯路,但正因为认准了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有了今天的“从幕后走到台前”,用王恒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跑龙套跑成了主角”。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作为城市建设者,王恒栋敏锐地认定,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为城市、为民生服务的良心工程。

  2015年底,上海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到2017年,编制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明确管廊总体布局;推进试点工程,完成管廊建设20-30公里;通过试点项目,明确管廊建设运营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而到2020年,力争累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80-100公里;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0公里。

  作为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的“国家队”,王恒栋和他的“战友们”当仁不让将承担起个中重任。今年春节刚过,综合管廊专项技术中心全年的业务指标就早早完成,而整个上半年,订单额总计突破3亿元。在别人眼中,“吃到这第一口大蛋糕”令人艳羡,但他们自己很清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的机会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建立在这十多年来的“耐得住寂寞”之上。

  最近,王恒栋和他的团队再次赢得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与安全运维体系”正式启动,标志着上海市政总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业技术再次向更高技术领域冲刺。

  在机遇期面前,王恒栋仍然很清醒。对于今后行业的大发展,他说:“一公里地下管廊的造价约为8000万元,接近一公里高铁的造价,一定得想明白了再做,而且也不是建好就了事,后续的运营维护其实有更多功课等待我们去做。”

勘测联合网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