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我国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

2018-09-05 09:16:12    来源:中国测绘报

摘要:地图是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重要测绘成果,也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堪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的缩影。

40年来我国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_地图_勘测联合网
  中图集团编制出版的国家地图集和人文地理丛书。

  地图是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重要测绘成果,也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堪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地图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40年。作为我国唯一的中央级地图出版权威机构,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地图出版集团40年来谱写了恢弘的时代篇章,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外交、教育、科研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和文明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的中图集团,采访了3位参与、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地图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老中青三代中图人——年过八旬的原副总编辑陆用森、现任总编辑徐根才和地图应急保障服务中心部长芦仲进。透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深情讲述,可以一窥40年来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

40年来我国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_地图出版_勘测联合网

在日前举办的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图集团展位吸引观众驻足。 郭萌 摄

  黄金40年见证地图大发展

  4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无数知识分子为此热泪盈眶,他们的命运因此而改变,陆用森就是其中的一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中图集团的今天。” 重提往事,陆老思绪万千。“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地图学历史上进步最快、变化最大的黄金40年。”

  1980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陆用森被任命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辑,他带领青年人开始一次次探索与创新。在陆老主持出版、参与编制的众多地图佳作中,他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参与了国家地图集的编纂工作。国家地图集被视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981年我国组织专家进行国家地图集编纂工作,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共5卷,陆用森任普通地图集副主编和农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编委,并担任这4卷图集的出版审订。经过长达30多年的努力,各卷图集相继问世。

  “这套国家地图集内容之丰富、篇幅之浩繁、编稿制图人员之众多,前所未有,被誉为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里程碑。如何使各个学科门类科学地反映在地图上,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做每一幅地图都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首先是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选取需要的资料,再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辨析工作,然后逐一表示到地图上,这中间又有许多不可少的斟酌和考虑,使每幅图真正建立在资料充分、立论准确、图面表示合理得当的基础上。这套国家地图集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国家自然地图集中英文版还获得第20届国际制图大会优秀地图集作品奖。” 陆老介绍说。

  另一部由他主持出版、参与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也开辟了中国地图史的先河。“1980年以前,我国医学界从未出过地图,这也是地图出版与医学的首次跨界合作。当时参与这部地图集编制的都是肿瘤界的专家、名医,因此图集中的数据都非常准确、权威。”陆老说。正是这部地图集的出版发行,使中国医学界发现了肿瘤分布的地域规律,把肿瘤与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据此作出了肿瘤与环境有关的结论。1980年,我国代表团带着这部图集出席了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制图大会,受到国际制图界的广泛关注。

  40年来,中图集团与各专业部门广泛合作,编制出版了一大批经典的专题地图和地图集,主题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其中一些屡获殊荣:1990年出版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是世界上第一部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岩石圈研究的里程碑,1994年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获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集》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嫦娥一号全月球地形图集》获国际制图大会地图奖……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专题地图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些专题地图和地图集都是相关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堪称传世精品,也由此奠定了中图集团在专题地图编制出版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陆老笑着说。

40年来我国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_地图出版_勘测联合网

40年来我国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_地图出版_勘测联合网

中图集团出版的畅销实用参考地图册和旅游图书。

  用经典铸就品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图出版事业同样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图集团逐步形成了以政区地图和实用地图为龙头,以教学地图与教材为主干,期刊杂志、测绘图书、电子地图和特种地图等业务协调发展的系列产品格局。地图类型由上世纪70年代以政区图、普通地理图为主,发展到现在实用地图、教学地图等年出版2000多种;地图年发行量由2000多万册(幅)发展到现在的实用地图、教学地图等年发行量1亿多册(幅);地图品种数量由平均年出版品种不足50种,发展到目前已累计出版各类地图、教材及书刊1.9万余种,发行量超过49亿册(幅),占全国地图发行总量的90%,在品种数量、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名列全国出版行业前茅。

  说起这些骄人的业绩,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在地图出版界打拼了30余年的徐根才言语中充满自豪。他介绍说,交通系列、旅游系列、城市地图、生活地图等实用地图是中图集团出版的地图品种中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一直被视为重点开发的“金矿”,涌现出了许多品牌产品和拳头产品,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分省地图、世界分国地图更是家喻户晓。这些地图为百姓学习知道、旅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深受大家喜爱,常年畅销不衰。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城市,无论是乘坐火车、长途大巴还是小汽车,旅途中的人们几乎人手两本红彤彤的《中国地图册》和《中国交通地图册》。这两本地图册作为中图集团的长青品牌,创造了连续出版发行20年、每年印刷上百万册、累计发行数千万册的历史记录,为集团带来超过1亿元的经济价值。

  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中图集团又推出《北京生活地图册》。“我们组织编辑们走街串巷,为读者展现更详细、更全面的北京城市生活。到后来,人手实在不够了,我们就动员离退休职工骑着自行车去实地踏勘。”徐根才说。《北京生活地图册》首印10万本,仅几个月便销售一空。

  近年来,中图集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编制了200余幅标准地图向社会免费发布,为各行各业和大众提供标准地图服务。还为中办、国办、外交部等重要部门提供应急保障服务和地图服务400余次,编制专题地图2285幅,提供纸质、布质地图产品2.1万余幅(册),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赞扬。

  2012年,中图集团与有“旅行圣经”之称的国际知名旅行图书品牌孤独星球公司携手,推出了中国旅行指南、自驾指南、城市指南、口袋指南等7大系列近200个品种的旅行图书。这一系列图书以其新颖的设计、赏心悦目的内容、齐全实用的信息让众多读者成为“铁杆粉丝”,在国内旅游图书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成为亚马逊等电子图书平台上的常年畅销产品。

  2016年,中图集团精心策划了“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编制。丛书把地图、文字、照片、图表有机结合,阐述各个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权威、立体、详实地展现我国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国情、人文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丛书计划“十三五”期间分批次出版100个城市分卷,首批出版的图书已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10余个国家展示和销售,并在亚马逊中国书店上架,品牌效应愈加显现,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宣传中国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拓展地图应用领域,积极服务国计民生,是我们矢志坚守的宗旨职责。40年来,我们不断丰富‘团结、务实、诚信、创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承担起‘我把世界告诉你’的历史责任,通过实施精品工程、品牌工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竭力为国家、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地图精品,使‘中图’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用地图,找中图’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的共识。”徐根才这席话,揭示了中图集团40年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

40年来我国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_地图出版_勘测联合网

40年来我国地图出版的发展、变迁与辉煌_地图出版_勘测联合网

从手工制图向地图数字出版的巨大跨越。

  从小笔尖到大数据

  1994年盛夏的夜晚,中图社制图室仿佛蒸笼般闷热,一个名叫芦仲进的青年伏在巨大的玻璃板上,一手握着小笔尖,一手擎着三角尺,一点一线细细描画。这已经是他加班赶工的第7个夜晚,即便这样,要完成一幅图幅大小为1平方米的地图,也需要长达两年之久的精雕细琢。

  “那时候,地图人更像是工匠,画地图更像是手艺活儿,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一点一线都要精准。我们私下常打趣说,做地图的,要么是圣人,要么是苦役犯。我入职时先从修笔尖、磨笔尖做起,这些看起来圆润小巧的笔尖都是我们用切割成条状的小刀片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地图画得好坏,除了靠技艺,还要看谁的小笔尖打磨得好!”当年的翩翩青年如今已成为中图集团的骨干。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的手工绘图,芦仲进感慨万千。

  今天,在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办公大楼里,年轻的制图员们依然像老一代地图人一样专注于心、执着于行。与前辈不同的是,曾经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地图,如今在计算机和大数据的支撑下,只需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便跃然纸上。

  这样的革命性变革,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地图出版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得地图成图速度加快、周期缩短、效率提高,大大促进了地图市场的繁荣。变革实现起来绝非易事,探索之路上更多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披荆斩棘的艰辛。

  “1995年底,我们组建了CAD辅助制图研究小组,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制图,用鼠标替代小笔尖和曲线笔,用电脑屏幕替代宽大的纸张和厚重的玻璃板。”芦仲进说,“一开始,我们拿小幅面的教学地图来试验,通过计算机制作出来的地图十分精美规范,制作效率也大大提高。随后,我们尝试制作难度更大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然而问题来了,计算机软件根本不支持这么大的幅面和数据量。我们只能用笨方法,把地图分为左右两段,预留出重叠的区域,最后拼接在一起。”

  直到2001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图集团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数据库。被誉为“千年第一图”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成为第一张利用数据库制图技术编制完成的地图,见证了中图集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这幅图的编制出版是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历时5年的全国大规模勘界工作形成了大量科学、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资料,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将3000多幅大比例尺原始勘界图上的省界转绘到1:400万地图上,技术人员以原国家测绘局提供的1:100万数据库为本底,再根据最新的勘界成果进行更新。2002年,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幅标示法定省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行政区划地图面世,引起巨大反响。

  如今,中图集团通过实施地图数字出版资源库及智能化出版平台建设应用等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建立起了由全球地图数据库、中国地图数据库、城市地图数据库、旅游信息资源库、地理历史教育资源数据库、古地图数据库等组成的数字资源体系,研发出了一批全国领先的地图数字出版技术,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地图数字出版平台,完成了相关配套应用软件的研发,合作建设了时空洞察数据服务平台,地图制图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精确化大踏步迈进。


  (中国测绘报2018年9月4日第一版)

  原题:地图上的经纬之歌

  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

  记者:王瑜婷 徐瑶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