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与世界杯

2014-07-10 16:08:00    来源:中国勘测联合网

摘要: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来了,引发了全民的热潮,世界杯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同时也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比如FIFA最新引入的球门线技术等等。赛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来了,引发了全民的热潮,世界杯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同时也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比如FIFA最新引入的“球门线”技术等等。赛场外,同样有很多高新的技术,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昴星团”高分辨率光学成像观测卫星近日从太空拍摄了分布在巴西各地,用于承办此次世界杯的场馆。

Arena Amazonia,建于2014年,可容纳42374名观众


这颗卫星的所有者——空中客车公司防务与空间系统分公司在本届世界杯开幕赛事举办完成之后对外发布了这些精美图像。Arena Pernambuco,建于2013年,拥有46154个座位

Mineirao Stadium,建于1965年,可容纳 62547名观众

Arena Pantanal,建于1965年,可容纳43500名观众

Beira-Rio Stadium,2013年经过翻新,可容纳56000名观众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由于空间分辨率高、识别地物能力强、信息准确等因素,受到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多用于军事目的。20世纪90年代后,法国发射了民用商业卫星SPOT,实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1994年,美国颁布PDD-23号令,开启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商业化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及私营企业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发展和经营地球观测卫星,高分辨商业遥感卫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卫星遥感技术:

    “遥感”字面上可以简单地将遥感解释为“遥远的感知”;广义地讲,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和信息获取技术就是遥感;狭义地讲,遥感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根据遥感传感器所在平台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塔台遥感、车载遥感、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等不同类型。卫星遥感技术顾名思义是以卫星为平台的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已应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众多领域,成为改变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新产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手段。
    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由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协同,高、中、低分辨率相弥补而组成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
    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中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中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

附:卫星遥感的发展简史

初期发展:

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
1903年飞机的发明
1909年第一张航空像片
一战期间(1914-1918):形成独立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学科体系
二战期间(1931-1945):彩色摄影、红外摄影、雷达技术、多光谱摄影、扫描技术以及运载工具和判读成图设备

现代遥感: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TIROS、ATS、ESSA等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
1972年:发射了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改名为Landsat Landsat-1),装有MSS感器,分辨率79米
1982年Landsat-4发射,装有TM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
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遥感器,分辨率提10米
1999年美国发射 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我国遥感事业:

1950年代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得到卫星像片
80年代空前活跃,六五计划遥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 “风云1号”气象卫星
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