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张捷:以地理科普者身份走近大众

2018-02-27 09:26: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摘要:地理学者不仅要关注地理学前沿研究,更要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在留存“乡愁”方面发挥作用。

  绿水青山是自然地理核心研究对象之一,乡愁则属于人文地理核心主题“地方感”体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张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理学者不仅要关注地理学前沿研究,更要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在留存“乡愁”方面发挥作用。张捷一直注重学以致用和科学普及,这使他不仅仅是一位地理学者,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张捷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张捷

  从自然地理转向人文地理研究

  张捷提到,他的两位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美锷和资源地理学家包浩生,始终秉持着“地理学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理念,而这种理念长期影响着他。张捷最开始关注的是自然地理中岩溶地区地貌发育状况,他以九寨沟地貌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与同学在九寨沟保护区持续调研了一个多月,对九寨沟瀑布形成、石灰华形成以及湖泊色彩成因有了系统的认识与研究。博士毕业后,他逐渐开始关注人地关系和人文地理研究,开展自然遗产旅游、旅游地理和规划及区域旅游影响等研究。

  通过研究,张捷发现了一种使古镇旅游和古镇保护共赢的方法,即通过保护古镇意象原真性,协调古镇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使古镇意象成为古镇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从而构建出一个意象导向型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和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保护“绿水青山”,留存“乡愁”,传统文化是精神,绿色文明是载体。张捷表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就是以“绿水青山”和“乡愁”体验为重点,营建目的地旅游意象也是营造当地的乡愁。

  从大众反馈中获得灵感

  张捷表示,学术研究服务于大众,是高校学者的使命之一。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他还经常参与市民讲堂、国际培训、电视科普节目等,结合自然地理、旅游发展、地方历史文脉等,为大众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并提醒人们关注经济发展、技术变革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张捷提到,现在有很多地理环境知识需要普及,这有利于大众提升环保意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从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谈及如何普及地理科学知识时,张捷告诉记者,大众和地理学家对地理学的认识是有差别的。面向大众普及地理学知识时,要注意使用通俗的语言。如通过对书法与旅游关系的阐释,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景区中的作用与内涵,通过地理现象及其内部机制的阐释普及相关科学知识。他以自己的研究对象举例,如通过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形成过程及破坏后的影响,可以唤起大众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爱护。

  在科学普及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学术研究的实际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从大众那里得到反馈,发现更好的研究选题。张捷说,他对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知觉地理学的关注与研究,都离不开地理科普的经历与收获。

  将兴趣与学术相结合

  在张捷看来,兴趣是学术研究的最大动力。他将书法的概念引入其地理学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在书法景观、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体系建构等方面颇有研究。他能够通过研究书法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与形成原因,以及书法作为文化元素对人与文化的影响,利用某个地区书法景观指数的高低,衡量出该地区受现代化和全球化影响的程度。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兴趣出发,最后转化为学术研究的经历,书法地理学绝非独例。他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在洞箫、硬质文物等传统文化载体上都有涉足。在硬质文物风化方面,张捷在20世纪90年代关注了南京六朝石刻和明代石刻表面的生物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后又做过乐山大佛保护研究,建立了乐山大佛风化监测站。近年来,他与团队成员开展了全国书法遗产调查,建立了一个书法遗产空间分布数据库,涉及9000多个书法景观遗产,做到了“将兴趣与学术相结合”。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