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大环境下 勘察设计行业该如何发展

2015-04-03 17:18:24    来源: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摘要:未来,随着国内勘察设计市场发展速度的减缓,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勘察设计单位“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及水利水电设计领域。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对勘察设计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自《决定》发布至今,国家还发布了一系列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将会对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方向改革,行业市场化进程将加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平等、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机制、反对地方保护、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并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及管理的职能,把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同时要求,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这对于发展到今天的行业改革,无疑打了一剂坚定改革决心的强心针,将激励行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行业市场化进程。

 

资质管理与设计收费改革拉开序幕,推动行业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重点研究资质管理改革问题,包括工程属性相同或相近资质的合并,市场需求少、企业数量少的资质的取消、合并以及可以交由市场选择的相关行业设计资质的取消等问题。一系列举措表明,新一轮企业资质管理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行业间资质壁垒将会弱化,进一步推进行业市场化进程,将直接考验勘察设计企业适应市场化竞争的生存发展能力。随着勘察设计收费的改革与调整制度的出台,由政府出台保护勘察设计行业收费标准的管理办法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将由市场来决定设计收费。未来,勘察设计单位不能在收费标准高低方面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而是应该着力于深化设计、专业化设计、精细化设计等,开拓和挖掘新的业务,拓展经济增长点,提高勘察设计附加值,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开辟企业发展的新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强化行业组织服务职能

2013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抓紧修订并于2013年12月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要求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除依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特殊技能的职业、行业需要设立的资质资格许可外,其他资质资格许可一律予以取消。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的要求,第一批脱钩试点单位名单已经出台,争取到2015年年底前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未来,将在行业协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一业多会的竞争格局。

 

市场发展与竞争环境将不断调整完善

2013年~2014年,与行业相关的多个政策出台,进一步明确要废除不利于全国勘察设计市场统一开放、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不断完善市场发展和竞争环境。例如,要求各地要加强外地企业准入后的监督管理;建立跨省承揽业务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督办、协调机制;严厉查处围标串标、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及质量安全事故,对于情节严重的,予以清出本地设计市场,并在全国勘察设计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曝光。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发展后,正在进入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期。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带来行业热点的转移;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催生业内企业的差异化发展。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引导当前中国经济稳步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意味着过去依靠高速增长的投资拉动带来行业的“遍地开花式”高速增长将一去不复返,行业市场空间容量的增幅也将会下滑,行业发展将进入到稳定发展阶段。

面对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涉及体制改革、推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在谨慎思考行业发展态势的同时,不少企业在产业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并购重组及体制改革加快资源整合与发展、创新业务运作模式、深度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生产方式创新升级,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化是未来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产业化的真正发展将面临着原有诸多监管割裂行业之间的融合,涉及到融投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物业营运等各领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效的融合,是其中每个环节基于原有模式重新改造后的再融合。可以预见,在未来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历程中,绝不是勘察设计单位简单地补充相关业务板块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构建一种更高层次的整合能力和集成能力。可以肯定,原有的面对勘察设计业务发展的思维逻辑是无法支撑这种转变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城镇化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原则,即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规划》还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未来随着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建设还有广阔的空间。但是,面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压力和挑战,推进建筑生产方式的创新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同时,国家正在强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也为住宅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案例:深圳华阳国际设计集团(以下简称“华阳国际”)成立于2000年11月,专注于城市规划、商业综合体、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化住宅的设计和研究。2006年初,华阳国际启动工业化建筑设计与研究工作,已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从规划、方案、施工图、构件图设计,到构件生产、现场安装指导等全流程技术控制的专业设计服务公司。2011年年初,华阳国际整合工业化技术、绿色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三大资源,成立新建筑事业部,加大“绿色+工业化+BIM”的集成研发力度。2014年,华阳国际成立深圳市华阳国际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主要围绕BIM技术、绿色建筑、工业化建筑提供设计、咨询以及研究业务,积极拓展集成技术在公共建筑、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为推动我国新时期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探索。

8年来,华阳国际设计的工业化建筑总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项目遍布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全国15个省市,建成项目十余个,设计工程荣获全国性设计奖项4次,省部级设计奖项5次,市级设计奖项十余次,是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研发型)示范基地。

 

设计与其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加快,以产业化思维指引企业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新经济,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与活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跨界整合已不可避免。新经济、新产业对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超出原有思考边界的很多问题。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文)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产业化思维还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部分勘察设计单位跳出传统思维,在项目运营管理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设计+管理”的运作模式。作为综合运营商,设计方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服务,而且展现了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当前,一些设计单位把综合运营商管理模式应用于商用建筑,如产业园区,构建完善的园区产业体系,实现设计成果产业转化。

案例:2009年,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提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全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成为绿色城市建设技术服务者,并建立服务于城市建设全过程“诊断、规划、建设、运营、更新”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如下图所示)。


“诊断、规划、建设、运营、更新”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

“诊断、规划、建设、运营、更新”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

 

与资本结合密切,行业内企业盈利模式将会出现分化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成功要素正在从过去以技术为主,向技术、管理、商务策划、资本运作等多元综合能力转变,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出现分化。越来越多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关注资本运作,并尝试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方式。未来,勘察设计单位与资本的结合、融合将会越来越频繁。资本运作,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的方式与手段,勘察设计单位资本运作的时代,本质上就是勘察设计行业分化、重组、整合的时代,随着行业业务形态和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资本运作在推动勘察设计单位战略转型方面的作用将会日益凸显,企业盈利模式将会发生分化。

 

关注上市、新三板,加强投融资能力

当前市场环境下,勘察设计单位需要更加关注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随着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传统的行业发展壁垒将被打破。市场的一体化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将催生勘察设计单位的创新发展,部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通过上市、登陆新三板、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变自身的治理结构、融投资能力以及业务发展逻辑。

 

战略性并购重组加剧,适应新环境下的业务、区域、能力布局需要

随着行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国内大中型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主营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在业务发展方式和途径方面,从依靠自身投入的内生式发展逐步转向通过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并购重组等方式,进一步整合外部资源来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在战略转型的客观要求下,不少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纷纷走上并购重组之路,并购重组案例日渐增多。

过去,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进行国有勘察设计单位之间的整合重组的情况比较多。近年来,企业通过市场化行为,自发进行横向或纵向并购的现象逐渐成为主流趋势。通过跨区域之间的企业并购实现市场准入或区域渗透的情况尤为突出,其中包括本土勘察设计单位为了突破本地市场局限进行外地市场拓展、外资企业通过对国内勘察设计单位的并购实现市场进入、国内勘察设计单位通过海外并购实施国际化战略等多种情况。

对于很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而言,目前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在细分领域、产业链、业务模式和市场区域等维度的业务结构调整是促成战略转型的关键。未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通过并购方式来有效支撑业务转型战略实现的关键价值杠杆主要聚焦在行业整合、规模效应、产业控制、能力补足、行业扩展这五个关键点上。

 

积极拓展PPP模式业务,拉长服务链条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具体办法,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2014年5月,财政部成立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

PPP泛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在西方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PPP不是一个简单的融资过程,而是针对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目前,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正在大力推广PPP模式。

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又受限于地方债务高企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倡导PPP模式,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了首批80个试点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相比之前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中央政府在此次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依靠制度创新,而非单纯的资金投入,PPP模式正是此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下,不少勘察设计单位都开始关注如何通过PPP模式拓展相关业务,一方面,能大大拉长服务链条,完善甚至创新盈利模式,从单纯的勘察设计走向总承包、运营管理;另一方面,能引导企业强化前期项目咨询、策划能力,从前端开始把控项目,变被动为主动,并提升项目服务质量。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国际业务开发力度将加大

《决定》提出,要放宽对外资的投资准入,放开包括建筑设计在内的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同时,《决定》明确,要进一步放开内资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创意和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设计单位或文化服务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文化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上述举措将促进勘察设计行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外资设计机构参与国内工程设计项目的竞争,而国内勘察设计单位“走出去”也将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2014年,入选ENR国际工程设计225强的中国企业2013年海外工程设计总收入为28.47亿美元,较上一年的21.25亿美元增长33.98%,增幅明显。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包含两家主要以设计为主业的设计单位——CCDI悉地国际及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来,随着国内勘察设计市场发展速度的减缓,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勘察设计单位“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及水利水电设计领域。


原标题: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展望与预测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